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正文

天天日报丨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热门9篇)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4-09 08:24:39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

合理配备师资,搭建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和专业,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本着发挥每个人长处的原则,安排其在最合适的课程教学岗位之上。除此之外,把眼光放在全院,选聘有专业特长的系外老师担任相应的课程教学。这些教师的加盟,保证了“课程群”教学任务高质量的完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办学效率。在提高教师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落实教学质量全过程督导,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每位教师在接每门课程时要做好以下环节的案头工作:制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拟订教学实施计划;编写讲稿、教案;期末出试卷、标准答案;写教学小结。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接受学院教学专家组的督导,期末每位学生还要给教师打分。同时,严格执行教师互听课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制定科学的测评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和实践,洛阳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已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资料图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的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本文针对教育领域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1.汉语言文学教学意义

时代在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竞争日益加剧,所以人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关系到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发扬,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轻视的力量。只有我国的下一代学好汉语言文学,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才不至于流失在历史长河里。汉语言文学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让当代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2.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分析

教师转变教学角色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多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少把学生主体性当做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对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明确,所以教学活动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不是很强。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没有自主学习的激情,自然对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有一定弊端。

而且学生参与的互动机会比较少,学生在理论课堂中逐渐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汉语言文学有更好的帮助,老师需要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再以自己为主导,而且真正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前那种老师就是权威的教学思想应该摒弃。

制定教学目标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制定教学目标或者是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刻板的理论讲解,教学内容大多比较散乱,没有逻辑。这样散乱的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目标,对学生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具有负面影响。想要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效果,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都要围绕制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应该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要解决大问题,就可以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

学习汉语言文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学好汉语言文学,老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复杂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老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每个阶段及时调整重新评价教学目标,直到最终培养出具有汉语言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老师在制定目标时不能仅考虑课程要求,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每个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个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跟不上老师教学脚步的同学及时给予帮助,为他们制定更加简单详细的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有效学习

汉语文学学习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学目标能否高效实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吸收老师教授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为了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热情,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汉语言文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都蕴含一个历史典故,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多向同学讲述一些相关历史故事,讲解其中典故、诗词的由来。在讲解文章的时候多介绍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

3.结语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教育事业中受到了很大重视,因为汉语言文学关系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当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视是理所当然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型人才。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2篇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形成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育实习和课外活动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41适时组织专业见习,使学生体会汉语言文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意义

专业见习一般在第2学年进行。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参加学校、机关、文化单位的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见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机关文秘工作、文化产业管理工作。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工作的理解和感情,增强其事业心,为专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见习以短期为宜,视情况可多次进行,也可按专题进行组织。

42组织“顶岗”专业实习,使部分学生能够实习和就业衔接

高级文秘方向的学生,专业实习拟安排在第4学年的第2学期,时间是一个学期。跟汉语语言文学方向的学生不同,一个单位接收实习生数量不可能很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指导不方便。从以往实习接受单位的要求来看,他们往往把接受实习和考察用人结合在一起,顶岗实习成了专业实习的特殊方式。它的优点是实习生角色意识增强,因为这种实习是把实践活动与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习生的应用能力、现实表现决定了他的去留。它的不足是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与专业设计的科学标准有一定的差别。因此,专业实习必须制定统一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并与实习单位交流沟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习的程序并考核及格方可毕业。

4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载体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资助少数学生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地、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3篇

我们的教学改革旨在吸取“全纳教育”思想理念和执着精神,让不同层次有着不同需要、不同个性、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修订和调整。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共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6大类。这里重点阐述后3类课程。

21专业拓展课程

22综合素质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4篇

语言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探求语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必须研究语言的变异现象,语言变异是语言的本质特征.新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在词汇、语义、语法等方面发生了各种语言变异现象,对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研究是探求汉语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内容.语言变异就是指,由于受到语言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语言系统中出现了新的元素以及对原语言系统规则的偏离或违反的语言变化状况.

新时期现代汉语词汇方面变异最突出的表现是汉语词汇系统新质要素的增加,即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和伴随新词语而产生的新语素.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引起的语言变异,首先主要表现在词汇的发展变化上,而词汇的变化又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增损,即旧词语的隐退和新词语的增加两个方面.依据来源,新时期汉语新词语可分为新造词、外来词、方言词三个方面.新时期汉语新词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音节有多音化趋势;缩略新词语大量产生;同族词增多;外来词有增多的趋势,并且字母词越来越多等几方面.新词语的产生也引起了汉语语素的发展变化,从来源看,新时期汉语新语素有他源性的,也有自源性的.在汉语新增语素中,外来语素占绝对优势.

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主要是指在新时期现代汉语共同语系统中语素义、词义的变异.新时期,现代汉语虽然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语,但新产生的语素并不多.新语素主要表现为一些外来词音译成分的语素化,少数新语素是汉语自生的.新时期产生的新语素义除了外来词语素化带来的新语素义外,另一个主要表现是新产生的合成词中语素义变异.新时期汉语词汇意义的变异主要是指现代汉语词义系统增加了新义位以及对原词义的偏移.新时期汉语语义变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义域分布广泛,单义新词占多数,词义的组合性强等.

新时期现代汉语语法在聚合和组合两方面都存在语言变异现象.聚合方面的变异主要表现为词性的游移和类词缀大量增加以及新兴的汉语重叠式ABB式和AABB式.组合变异是指新时期出现的新语法现象或存在对传统语法组合规则的偏离的语言现象.新时期现代汉语语法在组合上的变异较多,表现比较突出的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副+名”组合;动宾复合词带宾语;新兴“被X”结构;“有+VP”结构的兴起.这些语法变异现象的产生和兴起适应当前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有特殊的社会语用价值,同时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现代汉语产生语言变异的动因有多方面因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诱因包括社会发展、语言接触、语言的交际和认知功能以及语用心理因素等;内部诱因包括语言结构要素相互作用规律以及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等.语言变异的产生是内外因合力作用的结果.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的诱因较为复杂,有些语言变异现象的产生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新时期大量新词族、新结构的涌现,常常是先由一个新词语、新结构的出现,然后带动一个词族、一类结构的产生,从而使新词语、新结构的产生呈现类型化、批量化衍生的态势,这既有社会发展以及各种语用心理的外因,也有语言类推法则的内因在起作用.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个动态的开放系统.语言是不自足的,语言自身在不断进行调节.新时期汉语存在大量语言变异现象,如词汇创新、外来语借用和各种新结构的产生等,使语言处于暂时的无序状态.通过语言内部和外部的调节,语言不断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完美走向完美.旧的无序、不完美克服了,又会出现新的无序和不完美,语言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一方面从不同层面对传统汉语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语言变异也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发展,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增加了汉语中新的表达方式.

语言*异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有着自身的特点,即表现特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就语言自身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功用来看,语言变异的存在既有其必然性,又具有合理性.新时期汉语语言变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5篇

现代汉语的构词法系统以复合为主,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构词能力强且语义虚化了的构词成分,这类成分就是词缀.从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结果看,词缀是派生能力强且语义虚化的黏着词素,然而,汉语中的很多词缀虽具有语义虚化的特点但却基本不再构造新词.因此,根据语义虚化和类推功能等标准本文将汉语的词缀分为典型词缀和类词缀,其中具有语义半虚化和强大类推功能的一类是类词缀,这类成分便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本文以类词缀为切入点从广义形态的角度努力挖掘汉语中的准形态或者说准标记,力图通过研究这些有限的准形态或准标记的构词特点实现对无限的典外词的控制.本文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万字)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坚持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汉外语言对比等基本语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1.有助于加深对汉语构词法和汉语本质特点的理性认识.2.有助于为计算机自动分析提供所需的部分词法知识.3.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词典编纂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质量.

下面按章节顺序分别概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绪论:阐述本课题的研究缘起与意义,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加工情况.

第一章:综述汉语词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将汉语词缀研究分为初创期、搁置期、复苏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概述词缀研究的现状并作出了评述.最后提出了汉语词缀研究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二章:主要讨论汉语类词缀的性质、判定和范围等几个基本问题.首先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论证了“类词缀”这一术语提出的价值意义,然后论述了类词缀与典型词缀、实词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类词缀与典型词缀的区别表现在语义透明度、语义相容性、生成新派生词的能力、与词根的粘附度等方面.在这一节的论述中本文提出了组合构词能力、生成新词能力和语义贡献度等几个概念.类词缀与实词素的区别表现在构词特点和认知基础两个方面.类词缀和典型词缀及实词素的联系:类词缀是实词素向典型词缀语法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成分,整个类词缀的集合表现为一个连续统.通过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后指出,类词缀是语言动态发展中的,语义虚化、构词定位并能大量类推构词的一类粘着附加构词成分.其次,本章提出并论证了汉语类词缀的判定标准,即语义虚化、语义粘附、单向高搭配和构词定位.通过提出的定性标准并参考穷尽统计前贤提出的汉语类词缀,划定了汉语类词缀的范围,其中前缀16个,后缀34个.最后,对汉语类词缀的几个外部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典型词缀构词以双音节形式为主不同,汉语类词缀无论是前缀还是后缀其构词都是以三音节为主的,二者构成的三音节词的比例分别是58%和67%.同时还对类词缀的语体分布以及词缀的叠加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

第三章:本章重点分析考察了汉语类词缀的类型和功能.首先,从位置、音节、来源、构词能力和使用度等五种不同角度对汉语类词缀进行了划分,对按每种标准划分的结果都进行了定量统计.其次,论述了汉语类词缀的词性标记功能和短语词化功能.最后,从认知、语法化等多种角度对汉语中几组使用度较高的同义类词缀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表“人”同义类词缀、表“方位”同义类词缀和表“否定”同义类词缀.如以表“方位”同义类词缀的对比研究为例,本文运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对类词缀“头”和“面”的语义侧重点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变换分析法和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统计最后得出结论:类词缀“头”和“面”及其构成的派生词在心理视点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头”表示前景焦点所指在背景参照物的内部,属内部视点型,“面”表示前景焦点所指在背景参照物的外部,属外部视点型.借助两个不同规模的语料库,最后统计到由二者构成的所有词语在真实语料的表现中,“头”作为内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和%,作为外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和%.而“面”作为外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和%,作为内部视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和%.定量统计的结果与定性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互相印证.

第四章:本章考察了汉语类词缀的发展演变等一系列问题.首先通过论述指出汉语词缀和类词缀的发展没有也不会动摇汉语以复合法为主的构词格局.然后着重阐述了汉语词素词缀化的动因,主要有社会因素、经济效率原则、语言类推机制、语言接触,以及语言使用者追新求异的语用心理等.本文认为由语言接触形成的汉语类词缀大都有很强的汉语语义基础,并不是对外语词法成分的简单对译,将汉语词缀和外语词缀直接比附,甚至认为凡是用来翻译外语词缀的汉语语素就一定是汉语的词缀是不恰当的.其次从潜显理论的角度论述了派生词的“潜”与“显”转化的问题.最后,讨论了汉语类词缀的语法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语义粘附、抽象虚化、重新分析、语义俯瞰等,并就汉语类词缀的发展做了一定程度的预测.

第五章:本章是汉语类词缀的应用研究,包括中文信息处理和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类词缀问题.第一部分是类词缀与派生词的自动识别.该部分首先开列了分词规范中收录的类词缀和处理策略,通过1998年1月份《_》语料库(约184万字)统计分析了当前词法分析系统和浅层句法分析在派生词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派生词处理的策略,即从词库的角度扩充分词词表、增加可单独管理的用户词典.接着从词法的角度根据大规模语料初步总结出了11条类词缀和词根归并的语言学规则,这将为分词系统和自动句法分析提供一些必要的语言学知识.最后指出了类词缀和词根归并的难点.第二部分是类词缀与对外汉语教学.该部分首先从《语法等级大纲》和《词汇等级大纲》中抽取出了其收录的全部汉语类词缀及其相应的派生词,指出了这两个大纲在类词缀处理上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术语的规范一致问题、词缀属性信息的标注、词缀和派生词的收录与排列次序等.最后简要论述了类词缀的类推功能与汉语派生词的习得,举例论述了可以通过类词缀的类推功能提高汉语学习者习得部分派生词的能力.

结语:对全文的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研究结论进行了概括总结,并说明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6篇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能混同,有的人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当成一种方法,这是不科学的。方法更多的是指解决问题的思路、程序和步骤,而现代教学方法体现在“教”与“学”两个主体的互动之中。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1运用“系统讲授法”,建立学科的知识结构

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专业的概念,但尚未形成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整体认识。有人认为一开始就实施研究性教学法,提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一年打基础阶段,运用“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合理地使用系统讲授法或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32倡导“指导—探究”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

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指导—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所谓“指导—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但这种教学法决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更多地表现在组织上和服务上,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33尝试“问题中心”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到了高年级,主要是一些选修课和应用技能课。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构建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应用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7篇

电话:

地址:**

邮编:

暨南大学中文系

20xx年4月7日

本科生学位论文应该建立基本的问题意识和规范意识。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写作伊始阶段论题的选定方面;规范意识,主要贯穿在确立好写作论题之后的整个写作过程之中。以上两种意识是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但在本科学位论文中却极为稀缺,直接影响到了论文的质量,有系统加以指导的必要。

一、如何确立现代汉语方向论文的选题

(一)明确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确立选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学位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在本科生中有不少同学对于学位论文的写作缺乏必要的常识,类似“写论文是为了梳理学过的知识”之类糊涂认识在学生中还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明白,学位论文的写作不是单纯地消费知识,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创造新的知识、解决值得解决和必须解决的新问题,要确保选题有价值。

(二)现代汉语学位论文应避免的选题方式

由于语言观念和本学科学科体系的制约,和对教科书的盲信盲从,一般同学在确立论题、进行写作时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

1.填充式

这种研究是理论先行,完全把书本上的知识引述到论文之中搭建框架,仅仅把书本上的例子更换一下。如“分析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手段”的某篇论文,分成了比喻、拟人、夸张等几部分,把自己搜集到的零零散散的例子,分别填入到几种修辞格之下,就没有了下文。这样的选题和研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只是为原有理论又背了一次书,毫无价值可言。

2.综括式

把学术界各个学者对某语言问题的研究综合在一起,这样的选题和研究对于造诣较深的学者来说是有可能在总括的基础上补充、丰富和发展既有研究成果的,但对于知识体系不完整、理论水平欠缺、研究经验不足的初级研究者来说,是没有能力提出新见解的。不建议学生选择此类选题做研究。

3.纸上谈兵式

这种选题是对于自己不熟悉领域的问题,进行硬性的研究。如某篇学生的论文,研究“两大应用领域对于汉语语法研究提出的挑战”——两大应用领域分别是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而写论文的学生既缺乏有关汉语信息处理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研究,也没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超越自身能力进行的研究,绝不会有什么新意,甚至极易让人产生粘贴抄袭的联想。

4.断章取义式

这种选题在语言学界较为常见,它是对语言进行零部件式的研究,把活的语言拆解为僵词死字,罔顾语言整体、语言本身的特点、使用语言的人以及语言背后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历史性等因素。如歧义研究,就片面夸大了语言中歧义出现的频率,忽视了语言使用的语境。选题的缺陷实质上反应了选题者观念上的欠缺。比如,学术界中提倡汉语也应像西文那样进行分词连写的主张,就是忽略了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是不可取的。

(三)确立恰当的有价值的现代汉语论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作为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澄清本学科及相应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域,使其摆脱对教科书的完全依赖和盲信。观念上的更新才有可能带来研究上的突破。从以下两个不同角度来选题都可以体现现代汉语本科学位论文的价值。

第一,从语言生活和语言现象出发。

让语言研究走进语言生活,让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联系起来,回到语言本身做原初性、常识性的全面思考。比如,可以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寻找研究的课题。笔者曾经指导同学考察曲阜街头用字和曲阜街道名称,分别写出调查分析报告,这类报告一定不能只满足于对表面现象做记录,还要做深层次的解释,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还可以在各种文体或媒体中寻找有价值的语言现象来研究,如可以分析作家汪曾祺优雅的小说语言;可以通过分析古代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对话,从而寻找到现代汉语的白话文资源;通过对比分析古代章回小说和现代白话小说中的描写性语言,梳理汉语的继承与变异、总结出汉语表达区别于西方语言的一些特点;可以把报纸中的某专业标题做为分析对象,揭示出标题语言的共性和特殊专业类标题的个性;可以通过法律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对比,揭示出不同语体风格的特点和各自的规定性,等等。

作为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比如,分析某社区的商业牌匾雷同化、庸俗化命名方式,揭示致因;假大空套语言现象、暴力语言、詈语等都有研究的价值。

第二,从语言学科建设出发。

现代汉语学科相对成型,但离真正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反思学科范式结构的缺陷十分有必要。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在这方面选题,比如,从思考语言问题本身开始,反思整个语言学研究的缺陷。也可以从其他领域的学者论著中寻找语言学的宝贵价值,比如,陈寅恪论著中包含的语言学思想就很有重视的价值。一些语言现象本身包含的语用意义也值得深入挖掘,揭示语言现象的同时,寻找到以前未曾发现的语言学理论,这需要超越结构主义静态语言观。

论题确定下来之后就可以查找资料了。已经确立好的论题也可能会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加以变动,如果写作时间充足的话,这对于写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写作初期如果“左右摇摆,无所适从”,就先把精力放在资料搜寻之中,在资料无限链接到达一定积累量时,新的选题伴随着新的思路就产生了。

二、资料的查找和利用

现代汉语学位论文的资料分两类:文献性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性资料。

有时语料过多不便于全面分析,则可以截取部分代表性语料做相对封闭的分析。搜集语料时,可以把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数据库充分利用起来。

三、论文在材料、方法运用和论证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大题小做、小题小做、小题大做,这是写学术论文的三个不同的路径与方法,对于同学们来说,第一种最好不选,因题目太大,无法驾驭,易陷入空泛;第二种选题本身不是没有价值,但是由于客观或主观等方面情况的制约而没有办法深化研究;第三种应该属于最好的选择。

小题大做即以小见大,需要超越语言表层结构形式的迷障,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心理、审美等因素,有些语言研究还可能涉及到语言本身的一些规律或机制,由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做基础。比如,对偶之所以自古以来深受汉民族喜爱,既有汉语言文字的特质做必要条件,又有语言形式背后潜藏的哲学意蕴起作用——与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相契合。

论文的分析论证要建立在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全面、细致、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基础之上,揭示特定的“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或“那些个”研究对象的本质,切忌理论或观念先行,否则就会模糊甚至异化研究对象。对于自己所分析的语言对象,不仅仅需要进行形式上的描写,揭示“是什么”的问题,更需要进一步作阐释,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不仅仅停留在语言表层为了语言而研究语言,而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把与语言直接相关的人,以及与人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思维、心理等要素都要考虑进来。针对特定语料而进行的语言学研究应属于语言考古学研究,主要运用归纳法,在语料中发现问题,找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总结出规律或得出结论。

确切地说,语言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对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作出恰当的合理的解释。选择语言对象或语料时不应为了验证某假设的理论只择取对于结论有利和有用的对象或语料,而舍弃对于此理论没有用或恰好证伪此理论的语言材料。新材料就意味着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就要从新角度、使用新方法新理论来作出解释。显然,语言学内部的方法与理论是远远不能解释和解决所有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语言学界,到哲学、社会学、史学界去学习和借鉴。如果把研究的方法始终局限于“假设——演绎法”,语言学研究就会始终停留在主观验证阶段,走不出科学主义的盲区。要改变以往结构主义的研究定势,就要根据更多的现象、材料和事实,注重以前被忽视的问题,采用新角度,利用新方法,总结出新规律,得出更多有意义的结论。这样的研究多起来,我们离语言的本质才越近。通过指导本科生学写现代汉语学术论文,让他们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就掌握恰当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现代汉语论文指导示例

(一)示例1

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写作均体现出创新意识。初稿在内容的分析和逻辑结构安排方面还稍显粗糙,在进一步仔细分析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在经过对洪堡特“语言世界观”理论和其理论的核心概念“内蕴语言形式”的实质消化之后,对于课本语言特点的概括更加到位,对语言形式负载的价值观的解释深化了,全文的逻辑关系也加强了。

论文视野开阔,结构清晰,分析到位,语言精准。兼具双重意义:既超越了狭隘的结构主义语言观,对于建构由语言表层形式上升到语言内蕴形式的语言学研究范式提供了参照意义;又揭示出了语文课本文质结合的特质和规律,对于当下语文课本乃至教育改革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支撑。将多重价值充分挖掘出来、本身又兼具多种价值的论文是不多见的。

(二)示例2

此类论文的成功首先建立在翔实而可靠的调查基础之上,但又没有满足于简单地罗列现象,而是有进一步的深入精准的分析,全文逻辑思维缜密,创新意识突出,理论与实践意义兼具。既可以对语言学界纠正以往语言政策性失误提供一定的借鉴,又可以对历史文化名城曲阜的文化建设工程和文化形象的提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示例3

此篇论文原来的题目是《赵本山白云黑土系列小品语言初探》,论文基本框定在小品幽默语言手段层面作探讨,无法做深层次的挖掘。其最初思路有两个基本缺陷或误区需要纠正:

第一,仅分析幽默语言手段;第二,将赵本山视为农民的代言人。

笔者针对论文论域过于狭窄的问题,将标题中的“语言”一词,修改为“话语”。标题表面的一字之改,即将论域扩大到了语言的内涵层面,为进一步深化主题提供了便利。在此,对于“话语”这一概念,我们突破了静态的结构主义的局限性,而是将其视为外在形式结构与内蕴价值意义结构相统一的整体。全文因此增强了逻辑联系,前后两大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修改之后,论述的信度、深度和对事物复杂性的把握都具备了。通过对白云黑土系列小品中独特话语手段和语言本身现实意义的分析,比较中肯地评价了赵本山小品对农民话语权的表达所做出的努力,并深层次地分析了这种努力存在的局限性,揭示出在当前社会语境下农民表达话语只是对主流话语的一种皈依。

(四)示例4

【学生初稿提纲】

《浅析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话剧小品中的反向应用》

提纲:

1.对话剧小品进行概念界定;简略介绍其发展历程;说明对其进行语言学角度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2.界定语用和言语交际行为的概念;阐述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理论的内容;进而提出有关话剧小品中的言语交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即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话剧小品中是反向应用的。结合具体的例子论证主题观点,并分析说明其反向应用的各种具体方式:

(1)话剧小品会话中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

(2)话剧小品会话中故意违反礼貌原则

(3)话剧小品会话中故意使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二者发生冲突

分析话剧小品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例子及方式来说明论证。

【笔者意见】

我们要分析的是具体的语言对象,对于这个对象,我们不能在分析之前就“观念先行”,就已经套好了理论,那样做的话,最后你分析的那个语言对象只能是装在那个或那些个理论套子里的东西,它应该是什么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了。

如果是我写这篇文章,文章标题我会改为“话剧小品中的反向会话(或对话)”。要具体分析以下问题:哪些会话或对话故意违反了常规?用什么方式违反的?为什么有这样的故意?这种故意对于话剧小品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其中,可以用你学的那些语言和语用学理论来解释。但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要解释这一系列问题,那些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其解释力是极其有限的。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反证你的思路是有缺陷的了。所以,应该运用你所掌握的理论——不仅仅限于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我们的研究对象,而不应被语言学中有限的理论彻底控制,把研究对象装入理论的框架之中,让理论异化了我们所要研究的语言对象。我们应解决和解释的问题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等问题。

(五)示例5

【学生咨询】我最近看到一本谈修辞新格的书,不知可否把书中提出来的几种新修辞格作为研究对象?如果这些新修辞格不值得分析的话,那我能否继续修改以前你指导过的那篇论文?

【笔者意见】

你提到的谈论修辞新格的论著,我看过。那本书对于修辞格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分类描写的低级阶段,尚未把修辞格当成一种真正的语言现象去关注和解释,没有揭示出特定修辞格的本质属性来。分类的无限扩展背后对应的是认知的肤浅。如果进行分析的话,主要反思修辞研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存在这些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你先前那篇论文都是经过自己思考的结果,这点难能可贵,如果说你的那篇论文理论性不足,算是它本身的不完善之处的话,比起更多人所惯用的生搬硬套理论类的文章来,我倒以为这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如果还想继续加工你原来的论文,涉及到的修辞问题也不要受那些修辞学教科书的影响,倒是可以进一步挖掘你分析的那些“解构”现象背后是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原因在起作用,以及语言本身为这种“解构”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撑和基础。这种“解构”手法形成一定阵势的话,或许“解构”本身就是语言发展的一种正常方式呢。

(李彦苓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语言应用及意境分析方面的特点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习者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灵活思考语言的运用。但是,只有将掌握的知识灵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才能凸显汉语言文学的实际作用。而且,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包含的丰富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问题,或者提供相应的借鉴,这些都表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生活性。将汉语言文学的意境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来,结合具体的环境与背景,将文学中的语言表达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灵活性。

二、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应用于意境分析的作用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中,语言的应用于意境的分析不仅还原了作品最初的情感,而且这个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运用与意境的分析很有必要。

1.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语言的灵魂在于精准地把握它的意思,应用到最适合它的地方,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作用,不然的话,语言就仅仅是文字或者句子而已。也正是对语言的灵活应用促进了对语言意境的分析,而语言意境的分析就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冰清玉洁”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格,若用来形容一个人长得“冰清玉洁”,难免有些别扭,所以语言词语的应用必须有正确的使用对象。或者可以用“艳丽”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但若用来修饰风景,就不恰当,风景更适合用“秀丽”来形容,而一般不用来修饰人,所以,意境就是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找到最适合的语境,才能欣赏出词语发挥的独特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在用词或者说话之前考虑它的恰当性,进行最准确的表达,以免产生歧义或者产生误会,而且精确的表达往往会使人印象深刻,便于更广泛的交流沟通。

2.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利于培养学生作品鉴赏能力

3.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文采

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正是因为学生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文学功底也随之逐渐深厚,就会体现在日常的写作中,用词,造句更有文采,更有内涵与深度。对语言意境有自己的独特看法,能够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提出各有针对性的看法,无论是书面表达还是日常交流,都会体现出一个人对汉语言文学的深刻感悟。

三、提升语言应用与意境分析的策略探究

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只有真正贯彻到实际学习中,才能做到掌握了汉语言文学的技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提升汉语言文学应用于意境分析。

1.强化学生朗读训练,夯实能力培养的技能

在对文章或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时,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读完一遍之后对内容不理解,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这时候,往往需要静下心来,反复阅读,文章的主题就会逐渐浮现,对文章整体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对文章的细节进行一步步的分析。阅读并不是简单的读文章不思考,那样是徒劳的阅读。通过不断的阅读训练,学生可以去体验每个字、词的独特的作用,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其他的来替代,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判断一段内容或一篇文章的意境。反复的阅读训练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对文学阅读的耐性,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不需要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的提高。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有利于感情的培养,这都有利于加深对文章意境的理解。

2.加强背诵练习,为能力培养做铺垫

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背诵一些好的篇章,因为很多时候可以引用或者改写就会为文章增彩不少。背诵不是机械式的念,背诵的时候,必要地融入个人感情,就会不自觉的进入当时写作的环境下,只有投入感情,才能融入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或者背诵的时候将自己当做故事的主人公,从另一个方面去体验文章,印象就会更为深刻,语言的应用由此变得灵活生动。一些著名的文章内容值得背诵是因为它的每一个字词都有值得推敲借鉴之处,读懂了一篇文章,就会以此类推,理解更多的作品,所以,背诵练习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背诵练习可以为语言应用提供很多借鉴,适当的时候引用某个作家的一句话就会瞬间变得“高大上”。

3.引用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看上去枯燥无聊的专业,长期的课本教学难免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从而不利于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和语言意境分析的培养,所以,必要的时候,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很重要,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适当地播放视频资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作品本身的意境。例如,在学习一些古文文言时,进行情境教学会极大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编排话剧,等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情境教学,都使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这种立体教学模式带动人的感官共同作用,学习印象更为深刻,感触也更大。在鲁迅先生的文章《祝福》中,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其中,有一段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十分形象生动,“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段内容十分经典,无论是用词还是经典,若在讲课时适当加以表演,便会进一步增加学生印象。或者,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由于话剧本身涉及较多人物,剧情复杂,如果只是看课本,很难弄明白话剧的整体思路,情节很难联系到一起,但如果观看电影或是其他影视资料,便会加深对哈姆雷特英勇形象的印象,人物关系,情节也更加清晰这样的学习更加有效。所以,转变教学模式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必不可少。

四、结语

语言文学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不仅关乎着这个专业的发展,而且与培养学习人员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对语言的恰当运用和对文学意境的深入分析会促进人文学素养的发展,本文结合汉语言文学语言英语与意境分析的特点,分析其作用,提出了发展这一能力的策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为汉语言文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1.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及其特征

语文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类的日常生活水平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质量,还能使人类的身心获得健康。言语属于自我娱乐方式中的一种,也是进行自我“心理治疗”的方式之一。例如,在空闲时间,阅读一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既可以调整心态,又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朋友倾诉烦恼或分享喜悦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传达感情的方式。语文教育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要开展学习活动就一定要开展语言活动,所以说,学习语文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在怎么“学习”这一个问题上,美国伯克利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语文教育是获取、理解以及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工作具有统一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去适应社会要求,所以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汉语言文学教育附属于于高职语文教育,着二者之间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上具有共通性,语文教学侧重于突出其语言交际功能,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面貌,但是二者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人文关怀都十分注重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汉语言文学是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文学洗涤和渲染学生的心灵,并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时刻洋溢着人文气息。不管是汉语言文学,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专业设置的方式存在差别

汉语言文学教育相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教学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育所涉及的专业性知识要比语文教育要更为广阔,一般只在高等院校中设立。汉语言文学教育主要强调学生必须通过日积月累来获取的丰厚分文学底蕴,然而,语文教育则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学的对接路径

从教育的思路及理念进行对接

确立开放式教育理念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在注重文学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时候,还要注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开放的眼光去看待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相互融合,尽可能的完善和发展高职语文教学,因此,就必须要将汉语言文学融入到高职语文教育的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增添具有现代气息的开放意识和理念,实现教学思路以及教学理念的对接。

从教学工作指导层面进行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育的深入,高职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语言表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作为指导思想,而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以高职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基础,再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作为指导思想。要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高职语文教育必须朝着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靠拢。

从思路创新的角度上进行对接

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教育都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敢于挑战、勇于实践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主要以拓展学生的文化体验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学分析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与此同时,还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由此可见,尽可能的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和高职语文教育之间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高职语文教育使得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日常交际,高职语文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的高职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语文教学的范畴包括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内,二者都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和语文知识的作用,都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目的。

【摘要】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也是对指导老师指导质量的检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使学生重视写作的过程,符合当前开放教育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求。然而,当下的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有流于形式的嫌疑,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开放教育下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

毕业论文可以系统的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成果,考察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素养。开放教育下毕业论文写作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当下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甚至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教育的意义。开放教育下做好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开放教育下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不够

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就不够重视,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的学生会认为无论怎样论文都可以通过,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来写作。有的学生确实很忙,忙着工作、考试等,没有大量的时间来关注论文写作。他们都把论文写作看做一种形式,等同于一般的时间作业,这样带有形式主义倾向的思想会降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也不高。大多数的论文指导老师都是在职教师,他们有自己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来时时关注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动态信息,有的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不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学生和指导老师两者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都不高,这就导致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不到位,毕业论文的质量低下。

2.时间仓促,抄袭严重

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在三个月左右。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他们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业余时间才能兼顾论文,在三个月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了解得不多,写作专业知识极为匮乏,加上对选择课题、收集材料、整合材料到分析问题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不熟悉,还有就是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差,专业知识又不够扎实的学生,他们要在三个月之内交出一份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更是难上加难。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就提高了论文的抄袭率。学生无从下手只能借鉴、模仿以前的一些论文,自我创新的内容少之又少。有些指导老师更是会给学生这样的建议:你的观点可以和别人的一致,但是你要用自己的理解去阐述,配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和数据,有自己的论述过程。这种情况下写出的论文就缺少了创新意识,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改进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的策略

1.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关注度

2.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毕业论文怎么写,毕业论文在平时的学习中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程。由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执教,对撰写毕业论文的环节与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就如何收集资料、进行材料加工等工作给予正确的处理方式。教师也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写作与各专业的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3.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指导工作

导师与学生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在这一过程中两者都要端正态度,学生要听取导师的意见,并积极改正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导师要体谅学生的困难,细心、耐心地为学生解惑,及时沟通处理学生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利用QQ、微信等通讯工具,通过语音、视频、邮件等渠道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交流。导师要全程关注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开展多层次的指导工作。首先,在选题方面要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统筹整个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给予学生建议。其次,针对初稿要严把抄袭关。抄袭、拼凑、挪用形成的毕业论文都要打回重写。最后,严把修改关。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毕业论文从初稿到定稿中的修改环节非常重要。指导老师要认真批改,关注毕业论文的整体结构、重点与细节,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完成写作。学生要认真对待导师的批语,做好时刻修改的心理准备。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社会性人才。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了解,科研能力的培养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查,符合开放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弊端,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担此重任,积极完善指导工作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李元凤.提升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策略—以克拉玛依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新疆广博电视大学学报,2015(2):26-30.

[2]洪耀辉.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指导问题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4(21):160-162.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8篇

考察留学生汉语语法项目的习得情况现在成为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门主题.然而,几乎所有的此类研究成果都是以汉语中常用的特殊句式为考察内容,比如“把”字句、“被”字句、比较句、存现句等.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复句的情况如何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本论文首先梳理了现代汉语句式本体研究的发展脉络.现代汉语句式本体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到了本世纪初期形成了研究的*.语言学界关于“句式”与“句型”到底相同不相同还存在不同意见.但是明确对“句式”下定义的并不多,由此可见,“句式”的意义和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接下来,本论文又将第二语言习得方面有关句式的研究做了一个大致的回顾.二语习得句式方面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偏误分析、习得研究两个大的阶段.但考察的句式主要以汉语中常用的特殊句式为主,考察的对象也过于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

第二章立足于现代汉语句式本体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从分类标准、句式数量、命名及描写方式三个方面将二者的单句系统、特殊句式系统、复句系统做了大致的梳理、比较,并进行了评价.接下来,本论文在现代汉语句式本体研究的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明确了本研究对于句式的定义,并结合本体和二语习得方面有关复句句式的研究成果,确定了本论文考察的复句句式范围:11个复句类型及53个下位复句句式.

第三章主要考察的是韩国留学生习得53个复句句式的难易程度.考察的语料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考察习得难度常用的三种方法为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习得区间法和蕴涵量表法.前两种方法的基础是某句式在某一层级的正确使用相对频次.考虑到某句式的使用频次高低会大大影响正确使用相对频次的高低,由此得出的结论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首先采取了复句句式使用频次、层级使用频率、正确使用频率相结合的三频综合法对韩国学生的53种复句句式的习得难度进行了初步的考察.蕴涵量表法的基础是某句式在某一层级的正确使用频次,能够比较有效地反映某个句式在各个层级的习得状况.为了更加有效地反映韩国学生的复句习得难度,我们又采用了蕴涵量表法进行了第二次考察.两次考察的结论除了容易习得的句式比较一致以外,在较容易习得复句句式、较难习得复句句式、难习得或未习得复句句式上产生了较大分歧.综合分析了产生分歧的原因之后,我们将两种方法的出的结论进行了综合,得出了韩国学生现代汉语复句句式习得的难度:最容易掌握的句式有12个,较容易掌握的句式有]0个,较难掌握的句式有23个,最难习得或未习得的句式有5个,此外还有三个为缺损语料句式.此外,我们也采用三频综合法,考察了韩国学生11种复句类型的习得难度.习得难度由低到高依次为:Y因果复句>,z转折复句>,J假设复句>,M目的复句>,JS解说复句>,D递进复句>,B并列复句等于T条件复句>,X选择复句等于L连贯复句>,R让步复句.

第四章将韩国学生习得53种复句句式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分类、总结.共得出十类偏误,分别为关联词语误用、关联词语错用、关联词语错序、关联词语缺失、关联词语使用冗赘、相关句式配置不当、句式杂糅、关联词语词性错误、复句格式成分化失当、其他.在这些偏误类型中,关联词语误用、关联词语缺失、关联词语错用这三类偏误类型的错误用例最多,占到了偏误用例总量的近80%,分别为、、.韩国语中的汉字词非常多,发音、词义与汉语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对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复句关联词语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韩国语中很多汉字词与相应的汉语词汇的意义上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很容易产生对汉语复句关联词语意义理解的泛化或误解,由此造成了关联词语误用.另外,韩国语是典型的、依靠词尾变化来体现语法意义的黏着语(复句也是如此),因此,对于汉语复句关联词语的记忆和运用是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复句的难点,因此韩国学生会产生大量关联词语缺失和关联词语错序的偏误.汉语复句关联词中存在很多形式上相似、词义相近的关联词或者关联词对,这些相似性使得韩国学生在使用关联词语时互相混淆,产生关联词语错用的偏误.

韩国学生在用汉语进行输出时,倾向于向母语求助.除了大量使用母语中与汉语关联词相对应的复句句式,还有时错误地将母语中该词的意义直接转换用于汉语.此外,韩国学生还经常采用简化策略:对复句句式还未熟练掌握前,韩国学生常会将复句的格式放入单句句式中,使之成为单句句式的某个成分;很多复句关联词语都有省略形式,韩国学生使用这些省略形式的频次远远高于非省略形式;关联词语音节的多少也是影响韩国学生对复句句式的选择,选择音节少、双音节的关联词语,会减少犯错的概率.

第五章重点考察了《成功之路》系列教材中复句句式的选取和编排情况、复句句式在语言点注释和课文中的复现情况、有关复句的练习设置情况.《成功之路》的编排依据是《进修大纲》.《成功之路》对于《进修大纲》中规定的复句句式并未完全覆盖,有很多常用的复句句式都未编排入册,但基本遵循了《进修大纲》中所要求的顺序来进行了编排.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复句句式的编排过于集中于准中级教材,并且在教材中,大量复句句式呈现的形式是连词或副词,而非句式,这样都不利于复句句式的教学和习得.《成功之路》中复句句式在语言点注释和课文中的复现率都不高,并且呈现不均衡性.不均衡性体现在两点上:一为有些复句句式复现率很高,有些很低,甚至为零;第二,有些复句句式的复现集中于某一课或某几课.复句句式的练习编排存在着题量不足、题型不够丰富、缺乏有针对性的练习等缺点.最后,本论文结合对韩国学生习得复句的难度、偏误类型等对对外汉语教材复句句式的编排和复句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是一篇现代汉语论文范文,可作为选题参考.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范文 第9篇

省力原则,又称经济原则,是驱动和指导人类语言行为的一条基本法则.经济原则在语言中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是缩略语的大量使用.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研究经历了从修辞学到词汇学的转变.即便在词汇学领域,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者们在其界定和分类上徘徊不前.后来虽然有学者从经济省力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生成理据进行了研究,但他们主要从言者角度去讨论省力,而且基本上忽视了缩略语经济性所导致的理据性的磨蚀.另有一些学者对缩略语的构造理据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构造原则,但构造汉语缩略语最为明显的取首原则却被忽视,并且遗憾的是,这些构造原则均是以描述为主,缺乏合理的解释.此外,一些学者还对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能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但他们只关注缩略语生成前后词性的转变,而完全忽视其意义上的变化,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之后的语义拓展更是少有学者探讨.尽管学者们承认现代汉语缩略语的意义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但并无学者专门就汉语缩略语的语义建构进行过研究.至于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认知研究,更是仅有部分学者零星地进行过探讨.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研究语言不能脱离人类认知这一重要决定因素的影响,将缩略语视作独立于人类认知之外的纯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注定难以深入.鉴于过往研究的不足,我们认为有必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深入地研究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生成理据、语义建构以及生成之后的语义拓展.

我们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以及概念隐喻理论,采取定性分析为主,辅之以数据分析论证的方法来对现代汉语缩略语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实用缩略语词典》、《现代汉语缩略语词典》,以及以《_》、《光明日服》为代表的主流报纸.通过对现代汉语缩略语语料进行观察、统计和分析,确立现代汉语缩略语的构造原则,并挖掘各种构造原则背后的认知理据;分析不同类型汉语缩略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并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转喻理论的认知参照活动模式加以验证;探讨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之后的语义拓展方式,发掘其语义拓展背后的认知机制.

我们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生成理据、语义建构及生成之后的语义拓展.

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认知理据部分,我们主要从宏观的语用和认知两个层面分别探讨了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和认知转喻理据.缩略语生成的经济理据部分主要揭示其生成的简缩法则、借形缩略语的经济理据以及缩略语经济性和理据性的竞争.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认知转喻理据部分,我们进一步探讨了缩略语是基于什么样的认知机制来实现经济省力的.此外,我们还从微观层面研究了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的构造原则及其认知理据.

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语义建构部分则揭示了缩合式缩略语、拼缀式缩略语和节略式缩略语基本意义的不同建构方式,并进一步探讨了现代汉语缩略语转喻意义和隐喻意义的建构过程及其认知机制.

在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之后的语义拓展部分,我们基于对缩略语语料的分析,详细研究了汉语缩略语生成之后语义拓展的方式及影响其语义拓展的认知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汉语缩略语在转喻认知和隐喻认知交互作用下的复杂语义的拓展过程.

通过对汉语缩略语生成的认知理据、语义建构以及生成之后语义拓展的研究,我们主要有以下发现:

1.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生成是基于转喻认知的有理据性行为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汉语缩略语生成的理据是经济省力.但经济性不能单方面从缩略语创造者的角度去考虑,而是要兼顾理解者的方便,实现双方共同的经济性.此外,经济性必然会带来理据性的磨蚀,因此缩略语生成时在满足经济性条件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使其语义透明,理据性强.

从宏观的认知角度来看,汉语缩略语的生成理据是“部分的语言形式代替完整的语言形式”的概念转喻.正是部分代整体的转喻认知才使得我们可以用缩略语来代替原式,实现表达上的经济.

从微观的认知角度来看,汉语缩略语的构造理据同样是概念转喻.汉语缩略语构造时的取首原则其实是一种位置突显.从认知的角度看,首先,居首的位置常常是最为重要、最容易引起注意和最容易记忆的;其次,首字处于突显位置,在还原时易于联想记忆、扩展激活,具有更好的启动效应.缩略语构造时的语义显豁原则其实是一种语义突显,保留意义显豁的成分可以增强语义透明度,方便解读者理解.避歧原则可以被视为一种词形突显,按避歧原则生成的缩略语相对容易激活,还原时所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对较少.缩略语构造的取首原则、语义显豁原则和避歧原则,其实质都是一种突显,都是将最为突显的部分保留,以这一突显的“部分”去代替“整体”.

2.现代汉语缩略语基于概念整合和概念转喻来完成语义建构

汉语缩合式缩略语和拼缀式缩略语诞生之初对于人们而言往往是新词语,因此它们的语义建构是由缩略语解构的语素充当认知参照点,激活相关词汇概念进行概念整合的结果.整合的结果还可能发生进一步的整合,从而实现缩略语隐喻意义的建构,也可能充当认知参照点实现缩略语转喻意义的建构.节略式缩略语因其保留下来的往往是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单位或者是单音节的语素,无法进行概念整合,因此其语义建构是一个以高度突显的缩略语为参照点,引导通达其原式的推理还原过程.语境在缩略语的语义建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提示和限制作用.

3.现代汉语缩略语生成之后还会通过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来实现其语义拓展

对认知经济性的追求促使人们基于现有的缩略语,不断拓展其语义.概念转喻和概念隐喻是汉语缩略语语义拓展背后的认知机制.相对于隐喻拓展而言,汉语缩略语语义的转喻拓展更多,这印证了认知语言学派关于转喻是更为基本的意义拓展方式的主张.此外,在缩略语的语义拓展过程中转喻和隐喻常常交织在一起,既有基于转喻的隐喻拓展,也有基于隐喻的转喻拓展,体现了转喻和隐喻的连续体关系.

从认知的角度对现代汉语缩略语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隐藏于其生成、语义建构和语义拓展背后的认知规律,拓宽了其研究范围;我们的研究还丰富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内涵;并可以为今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可以为现代汉语缩略语的翻译、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相关词典的编撰提供参考.

现代汉语缩略语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尽管我们努力做到系统的研究,但难免挂一漏万.此外,我们采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现代汉语缩略语进行定性分析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性,我们的结论有待今后进一步的验证.

上一篇:

泰康保险陈东升:解决长寿时代的根本问题是筹资问题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